成语名称 | 拔山举鼎 | |
成语拼音 | bá shān jǔ dǐng | |
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力气大。 | |
实用性 | 常用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词 | |
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
成语年代 | 近代 | |
成语解释 | 拔山:形容力气大;鼎:古代炊具。能把山拔起,能把鼎举起。形容力大气壮,勇武过人。 | |
成语来源 | 元·宫天挺《严子陵垂钓七里滩》第三折:“一个楚霸王拔山举鼎,乌江岸剑抹了咽颈。” | |
成语造句 | 清·李渔《无声戏》第八回:“任有拔山举鼎之力,不到乌江,他决不肯放你。” | |
访问统计 | 已经有 位访客查询使用过 拔山举鼎 成语解释 |
项羽,名籍,秦末下相人。少年时代,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,改学击剑,也不肯好好学。叔父项梁很生气,项羽说:“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。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,也不值得学,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。”项梁于是教他兵法,他很高兴,但也只求略知大意,不肯认真钻研。